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超碰阁/麻豆自拍偷拍

【行業資訊】環保部近日發布四項土壤污染監測新標準 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
現在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行業資訊】環保部近日發布四項土壤污染監測新標準 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

時間:2017-9-30 作者:gdyz

【行業資訊】環保部近日發布四項土壤污染監測新標準 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

環保部近日新發布四項土壤污染評估、監測的環保標準,土壤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近些年,我國在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城市土壤修復市場容量較大,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土壤修復行業可能會成為“十三五”期間發展空間最大的環保細分行業。

我國土壤污染情況嚴重,土壤總超標率為16.1%。根據統計局2014年中國土壤污染情況調查,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行業資訊】環保部近日發布四項土壤污染監測新標準 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

為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配套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修訂,《土壤和沉積物金屬元素總量的測定微波消解法》(HJ832-2017)、《土壤和沉積物硫化物的測定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HJ833-2017)、《土壤和沉積物半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HJ834-2017)和《土壤和沉積物有機氯農藥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HJ835-2017)四項環保標準近日發布。

據環保部介紹,《土壤和沉積物金屬元素總量的測定微波消解法》填補了我國當前土壤和沉積物分析技術體系中無相應國家標準的空白。該標準適用于土壤和沉積物中砷、鉻、鉛等17種金屬元素總量測定的前處理。與傳統的濕法電熱板消解方式相比,該標準有加熱速度快、消解能力強、溶劑用量少、高效節能、選擇性好、準確度高、通用性強、綠色環保等特點。另外,《土壤和沉積物硫化物的測定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土壤和沉積物中的硫化物含量,填補了我國土壤中硫化物監測分析方法標準的空白,具有靈敏度好、準確度高、操作簡便等優勢。

上述四項標準發布后,我國現行土壤環境監測方法標準達到64項,覆蓋的目標化合物將達到280項,土壤標準體系日趨完善。

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土壤修復產業的發展可圈可點。據《中國土壤修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土壤修復行業將是“十三五”期間發展空間最大的環保細分行業,市場空間高達4.6萬億元。且受環境治理的長期性要求,土壤修復行業有望保持較長時間的高景氣度,未來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土壤修復正面臨困境

“土壤污染具有累積性、不均勻性和長期存在性等特點。”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指出,土壤污染的治理與修復,難度大、投入大、周期長,核心是要管控風險。因為土壤一旦被污染,完全清除干凈及修復很困難,投入成本巨大。

與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治理相比,我國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較晚,還處于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初級階段,尚無完整的產業發展鏈,剛剛起步也意味著市場空間很大。來自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土壤污染修復產業產值,尚不及環保產業總產值的1%。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重達30%以上。

一枚硬幣有兩面。也正因為剛剛起步,我國土壤修復產業尚屬發展初期的新興行業,法律法規標準及環境管理框架體系缺位,導致土壤修復尚在起步階段就已生亂象,存在著無序搶占市場、惡性低價競標、急于求成、變身“土方工程”等亟需重視的問題,這已經嚴重制約了土壤修復市場的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土壤修復技術長期停留在實驗室水平,十分缺乏經濟有效的土壤修復產業化成熟經驗。加快實驗室技術走向工程現場是改善我國土壤環境的迫切要求,而在這一轉化過程中存在以下四大抑制因素。

第一,缺乏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土壤修復行業需具有專業知識水平高以及經驗豐富的人才,目前我國土壤修復工程化才起步,缺乏修復領域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有實際經驗的人才也極其缺乏。同時,技術特色突出的實力型修復企業也非常缺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

第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污染場地基礎數據不全以及數據的公開性較差,對土壤修復行業的企業提供的信息較少,抑制了行業的發展。

第三,缺乏實用技術的專業設備。目前我國土壤修復大多采購國外成套設備,購置成本較高,維護成本高,無法體現技術的實用性和經濟性,限制了很多技術的工程轉化,從而抑制了行業整體的快速發展。

第四,行業標準體系不完善。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基礎薄弱,土壤修復行業處于起步階段,從業公司規模小、良莠不齊,整體處于無序競爭狀態,尚未形成全國性的行業自律組織,技術標準、市場機制、治理費用標準等都還不完善。由于全國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和程度不清,缺乏明確的檢測、技術等相關標準,導致執法措施缺乏針對性,阻礙了行業的發展。

修復市場容量大

在促進因素上,土壤修復行業主要有兩大利好,一是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拉動土壤修復需求,二是政策推動土壤修復市場全面提速。

近年來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逐漸提高,由于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以往較為偏僻的郊區已逐漸發展成城市主城區,而位于原郊區的企業則面臨集中搬遷的要求以擴大城市土地供給。特別是化工等重污染行業需整體搬遷,從而為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留出空間,也有利于企業污染問題的集中整治,從而促進了土壤修復市場的發展。

例如,工業固體廢物的露天堆放和填坦處置,需占用大量土地。工業固體廢物產生越多,累積的堆積量也越大,則對土壤的污染面積也越大。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32.71億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為56萬噸。

總體來看,由于環保部門對于全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穩步推進,2012-2015年我國固體廢物產生量逐年減少,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也逐年減少,但是其總量依舊很大,且歷年來歷史遺留污染問題嚴重,這也造成我國城市土壤修復市場容量較大。

另一方面,自2006年以來,我國已逐漸認識到了土壤污染的嚴重性,相關政府部門逐漸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力度進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作。預計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農用地土壤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2010-2016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總體呈增長態勢,2016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1.1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31.8%。而在土壤防治工作上,政府專項配套資金支持力度不斷提升,預計到2020年達到350億元。

經濟發展又一增長極

當然,土壤修復是一個龐大又復雜的系統工程,投入的資金也很多,這就需要中央政府的頂層設計,多部門、多領域的密切合作。另外,隨著農業耕作制度的創新和優化,我國的土壤修復改良就會培育出一個龐大的新興產業集群,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又一個新的增長極。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離不開涵蓋土壤環境調查、分析測試、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工程設計和施工等環節的成熟產業鏈,我們期待在這一領域形成若干綜合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和一批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環保部土壤環境管理司司長邱啟文說。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我國土壤污染嚴重,高度重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除了防治政策持續加碼外,在財政上設立了專門的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地方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土壤修復市場將加速啟動,相關概念股地迎拉升的契機。